舆情监测助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:某品牌牛奶投诉事件48小时内快速化解

事件背景:社交媒体投诉引发舆情发酵

9月18日凌晨,某知名牛奶品牌在抖音、微博等平台被多名消费者投诉“饮用后出现腹泻”,相关视频拍摄了产品包装及批次号,迅速引发转发。当日中午,#XX牛奶质量问题#话题登上微博同城热搜榜第3位,负面信息量突破2万条,部分自媒体质疑企业“品控漏洞”,舆情风险升级。


舆情监测系统如何“锁定危机”?

  1. 全渠道捕捉预警信号
    某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“舆情秘书”监测平台,于9月18日8:15首次捕获抖音用户发布的投诉视频。系统通过OCR技术自动识别视频中产品批次号(AB230915),并结合关键词“腹泻”“变质”触发红色预警。
    技术支撑:小视频OCR识别、属地化监测、情感分析模型
  2. 跨平台溯源分析
    监测显示,72%的投诉信息源自短视频平台,涉事批次产品集中销往华东地区。系统自动关联微博、电商平台(如京东、淘宝)的同期差评数据,发现9月15日后该批次产品退货率上升15%。
    技术支撑:跨模态搜索、评论数据采集、热榜追踪
  3. 快速生成处置建议
    平台输出分析报告:
    • 高风险传播节点:3个抖音科普博主(粉丝量50万+)转发投诉视频,需优先沟通;
    • 核心质疑点:63%的讨论聚焦“生产日期篡改”谣言;
    • 建议动作:立即公示批次检测报告,联合监管部门直播工厂生产线。

政企联动48小时化解危机

  • 9月18日14:00:企业启动召回涉事批次产品,并通过官方抖音号发布“工厂实时监控画面”。
  • 9月19日9:00:市场监管部门公布抽检结果,显示产品无安全问题,腹泻事件与区域性乳糖不耐受群体集中反馈相关。
  • 9月19日18:00:舆情监测显示负面声量下降67%,#透明工厂直播#话题阅读量破亿,舆论转向认可企业响应速度。

专家解读:舆情监测如何守护“舌尖安全”?

中国食品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李明指出:“当前食品类舆情中,短视频‘视觉化投诉’占比超40%,传统抽检手段难以及时响应。通过AI舆情系统对全网UGC内容(用户原创内容)进行实时扫描、定位问题批次,可帮助监管部门将风险处置窗口从‘天’缩短至‘小时’级。”


未来趋势:从“危机应对”到“风险预防”

据悉,北京、上海等地已试点将舆情监测数据接入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,通过分析历史投诉关键词(如“异物”“异味”),结合生产线物联网数据,提前预警潜在质量风险。技术驱动下,“事后灭火”正转向“事前防火”,为食品健康安全筑牢数字化防线。

舆情监测助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:某品牌牛奶投诉事件48小时内快速化解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Scroll to top